「柴燒陶.不只是柴燒」

柴燒自然落灰釉柴燒陶

圖文/吳明儀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期刊50期【陶瓷專題】P31-P33

柴燒

     遠在還沒瓦斯和電力的時代,秦朝的兵馬俑、唐三彩、宋朝的建盞(天目碗)、青瓷、白瓷、鈞窯、定窯、汝窯、清朝的郎紅瓶、青花瓷等,我們熟悉的中國歷代陶瓷皆是以木柴當燃料用柴窯燒製而成,那麼為什麼和現代所稱的「柴燒」陶瓷製品不一樣呢?

 

      舉明、清瓷器為例,坯體上釉為表現釉彩或繪畫圖案,用傳統柴窯(龍窯)燒製,作品彩繪或上釉後會裝入「匣缽」,匣缽用來隔離燒製過程中形成的落灰釉避免汙染瓷器。這和臺灣早期蛇窯燒製酒甕水缸也有相似的狀態︰在水缸、酒甕坯體表面上一層釉藥燒製,柴窯火煻後砌築一道擋牆,降低火焰直接接觸坯體,也減少窯頭燒成溫度高而大量柴燒自然落灰附著。由此可見,傳統柴窯燒製陶瓷主要目的是取其溫度,視大量沾染自然落灰造成釉色不同為瑕疵品。

 

      陶瓷史上柴窯(窯爐)是製陶不可或缺的設備,柴燒技術(燒窯)著重在溫度的提升,將土坯燒製成堅硬的陶瓷製品為首要,但早期設備和材料、技術未臻成熟,製成的陶製品因泥土材料雜質多,或燒成溫度不及燒結溫度容易導致燒成後滲水,故施以一層釉藥來防止滲漏,後演變至釉色和圖案表現,和現代臺灣的柴燒陶的概念全然不同。

 

自然落灰釉

      80年代臺灣傳統柴窯屈指可數,因時代進步,傳統的柴窯燒陶已經被視為落伍、費時、費力的燒陶方式,筆者提出新觀點︰因柴窯燒製過程中,木柴燃燒的火焰直接在體坏上留下自然的「火紋」,木柴燃燒過程的灰燼,隨著熱氣流飄落在作品上產生「自然落灰釉」,使作品色澤溫潤且變化多端,在作品的受火面與背火面所產生的自然陰陽變化,是電窯、瓦斯窯所不及的。落灰經高溫溶融,形成自然的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燒作品迷人之處。

 

      幾經推廣愈來愈多人投入柴燒領域,常有人問︰臺灣柴燒陶特點是不上釉柴燒,那麼為何燒成作品表面會如同上釉般的釉層與豐富的色彩呢?因為柴窯燒陶時,木柴燃燒後的灰燼,會隨著熱氣流飄落在作品上,當窯內溫度高達1200(依木柴種類而有所不同)以上時,木灰與坯體表面開始熔融,不同溫度時段所累積的木灰,受到窯內氧化或還原氣氛的影響,其中的金屬礦物會使形成的釉面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這種方式形成的釉稱為「自然落灰釉」。作品因不同的土、窯的型式,擺放位置,木柴與燒窯技法的不同,會呈現不同的結果,有像沾染厚厚的、粗糙的、似熔未熔的灰,呈現粗獷的質感、樸拙的色彩等。從前柴窯燒製陶瓷時,想盡方法以匣缽和擋牆阻隔自然飄落的木柴灰燼,經高溫熔融形成的釉面(柴窯的窯壁可見)即是自然落灰釉;而「自然落灰釉」顧名思義,落灰必須是自然飄附其上,排窯時人工灑灰和吹灰、上釉柴燒皆不屬之。

 

      木灰附著陶坯產生化學作用,但對窯壁、窯具因長期使用而大量附著沾黏侵蝕,使窯具壽命減短。柴窯窯燒的時間往往需要兩三天以上,且溫度至少需達到1,260度,否則落灰量不足,是不盡其功的。也因此木柴的消耗量大(1立方米的窯約需2、3噸柴,視窯大小、燒窯時間而有所差異)柴燒時須持續投柴耗費極大的體力與耐力,都是造成柴燒陶作品成本比瓦斯窯或電窯較高的原因。

 

臺灣「柴燒陶」新頁

      對筆者而言,柴燒雖是古老的技術,但不應該被傳統觀念束縛,每次燒窯都應該有些不同,設定不同的質感與燒窯模式,雖然增加失敗的風險,但作品會有截然不同的驚喜與差異,也因為有差異,每件作品才有存在的意義,如果沒有差異,就是複製的形式,錯失柴燒豐富多變的質感與色澤,也無法累積有價值的柴燒經驗。柴燒的魅力來自親力親為的窯燒過程,柴燒陶的價值在於超越傳統的創新。

 

      隨著時代進步,窯的型式進化為瓦斯窯、電窯。傳統柴窯風光不再,臺灣只餘幾座大型傳統柴窯仍保留,但因燒窯人力、物力高,多轉型觀光。

 

      柴燒陶不僅僅是柴燒,是人、土、窯、柴、火結合,以自然界的力量飛舞出生動流暢的線條,揮灑自然多變的神采,留下雋永的表情其自然落灰釉有許多變化,依其特點有玻化、無光、石質、火紋、火痕、金彩、銀彩、虹彩、柴燒紅、金紅彩、柴燒黑、柴燒結晶、柴燒藍等柴燒自然落灰釉特色,並以下圖片輔助認識 :。

薪柴燃燒後,灰燼隨著火焰流竄,落在作品之受火面,經高溫熔融後形成「自然落灰釉」

柴燒自然落灰釉表現以落灰大量堆積表現為主,落灰厚易產生結晶效果,如《黃金瀑布》

柴燒自然落灰釉不只是大量落灰的堆積,從窯體的形式、土的調配、擺放位置的觀察、薪柴的運用等,皆柴燒陶自然落灰釉的各種變化與成因

火焰卻在作品背火面烙印留下「火」,讓作品呈現變化多端

金紅彩

玻化

金彩

柴燒紅

虹彩

無光

銀彩

藍彩

火痕

柴燒黑

結晶

石質

筆者在1999年鶯歌文生窯四樓頂砌築新型式柴窯-文生柴窯

2006年在苗栗陶藝源地工作室砌築-母子柴窯

註:圖文章引用【2000年吳明儀柴燒陶發表展柴燒陶】【2009年熔古薪藝-吳明儀柴 燒陶展】【熔古薪藝-柴燒陶不只是柴燒】展覽與畫冊出版內容。http://www.ceramist.com.tw/wumingyi 2006年在苗栗陶藝源地工作室砌築-母子柴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