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陶相對論」吳明儀茶席展2017

 「茶陶相對論」吳明儀 茶席展 2017

# 茶陶相對論吳明儀茶席展

「茶陶相對論」吳明儀 茶席展 2017

# 茶陶相對論吳明儀茶席展

臺中市大墩工藝師邀請展

「茶 陶 相對論」吳明儀 茶席展 2017

展覽時間 : 2017年 10月 28日至 11月 15日

開幕時間:10 月 29 日(星期日)上午 10時

展覽地點 : 臺 中 市 大 墩 文 化 中 心 

 

茶與器的對話

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是指無形的精神、道理;大道無形,只能用心去感悟,體現於形而下的器物之中,則足堪玩味品賞。藝術與工藝的差距,就在於是否能將形而 上之道,與形而下之器結合,在具體的器物中表現創作者的精神氣韻。

 

茶陶相對論吳明儀茶席展2017

茶陶相對論 吳明儀 茶席 展 2017

 

  臺中市政府自民國93年舉辦「大墩工藝師審查」機制以來, 已成功營造了一個工藝發展的絕佳平臺,獲選的工藝師水準逐年 提升,許多作品已達藝術創作的層次。第6屆大墩工藝師吳明儀 先生承祖業製陶,在全國美展、金鶯獎、臺北陶藝等獎項中均名 列前茅,早已晉身陶藝家之列。

 

臺中市政府 大墩工藝師 吳明儀 證書

臺中市政府 吳明儀大墩工藝師 證書

 

  吳明儀老師祖傳製陶傳承至今已是24代,在耳濡目染之中, 製作陶藝似乎是順理成章、駕輕就熟;難得之處在於,他並不以 製作生活器物為滿足,不斷思考創作,發展出三個不同面向的品牌,從日常器物過渡到景觀水流系列,再到藝術的創作,在現實 生存與理想實踐上取得平衡。

 

水流2002吳明儀

水流2002/吳明儀

 

  觀其作品形態,從綺麗多變的釉彩到樸拙天成的柴燒,大道 返璞歸真,看得出吳明儀老師心境的轉換,柴窯燒陶「火痕」與「自然落灰釉」的難以掌握,讓色澤變化多了更多可能性,研究 如何控制以達到想要的表現,猶如面對不可知的人生,仍要努力 規畫藍圖,當成果揭曉時,更添一份意料之外的樂趣。

柴燒陶2009/吳明儀作品

柴燒陶2009/吳明儀

柴燒陶2000-2010吳明儀

柴燒陶2000-2010吳明儀

 

  近年的創作,除了搭配景觀設計的水流系列造景陶之外,柴 燒的陶茶器具最受矚目。為了把茶文化的形上之道融入茶具之中,他學習親手製茶、習茶、甚至取得評茶師證照,徹底浸潤在茶文 化之中,頗有茶道創始者唐人陸羽之風。古籍記載:「陸鴻漸(陸羽)為茶論,說茶之功效,並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 ,可見茶道創始之初,不只談怡養身心之法,還兼及茶具的製作, 以相宜的器物容納大道,配合茶席禮儀將儒釋道的傳統文化,做鮮活生動的演繹,才將飲茶推舉到「以茶行道」的高度。

 

茶陶講座/吳明儀

「基礎茶學-六大茶類 臺灣十大茗茶」陶茶講座「閩南文化學堂」2014 /12/06

 

  觀吳明儀老師的茶席展,是一場工法與心法的對話、創作者與作品的對話,以及觀賞者透過作品與創作者的對話,如此身心交融 ,一個完整的藝術活動於焉完成。

 

 

 

品茗天地的相對與絕對

文/ 前文建會副主任委員 洪慶峰

 

  近二年來,陶藝家吳明儀在亞太創意技術學院-茶陶創意研究

所進修碩士學位,從上課的討論中,我發現他是一位很有想法的陶

藝工作者,熱愛從事陶藝的研究發展,舉凡釉藥的研發、柴窯的建

置、作品的設計等,都是親力親為,強調原創的重要性,因為原創

作品裡,有根植於這片土地的思想、有本土文化的軌跡,最重要

的是創作者的精神所在,因此,稀有而珍貴。吳明儀對自己的期許

,就是用源源不絕的新概念、新作法,走在最前面,同時帶給人新

的感動。

1991-1997年發表色釉作品/吳明儀

1991-1997年發表色釉作品/吳明儀

 

  出生於陶藝世家,吳明儀不僅承襲了父執輩的手藝,更走出了

屬於自己的創新格局。1968年生於臺北縣鶯歌鎮,18歲開始學陶,

1991年榮獲中華民國第13屆全國美展第一名;1993年在臺北縣文化

局舉辦「釉的律動」首展; 1995年第一屆金鶯獎第一名; 1996年

表「銅紅綠窯變釉」,受到世人的注目; 1997年傳承文生窯;

1999年在自家四樓頂建置柴窯,開始研究柴燒; 2000年在台北縣文

化局舉辦柴燒陶研究展; 2001-2004年連續發表吳明儀水流設計展

,成為他最賣座的作品; 2003年臺灣優良工藝品評鑑作品陶臼水流

優選; 2006年在苗栗縣頭屋鄉陶藝源地工作室建構第二與第三座柴

窯(母子柴窯); 2010年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指定為臺灣工

藝之家; 2013年創辦WU Gallery 吳 藝廊,並擔任藝術總監;

2014年舉辦熔古薪藝「柴燒陶•不只是柴燒-吳明儀柴燒陶展」;

2015年在亞太發表「陶藏茶-茶倉研究計畫」,普受茶陶界的關注;

2016年協辦第20屆國際茶碗展以及參與「以慈化瓷-兩岸陶藝文化交

流展暨陶藝論壇」; 2017年成為中華民國傳統匠師協會會員。一路

走來,始終如一,在陶藝的創作與推廣之路上,他堅持自己的理念

,追求創作的獨特性,並潛心研究,將成果與配方公開發表,與眾

人分享,無私的精神,展現大師風範令人敬佩。

 

 

水流2001-2004/吳明儀

水流2001-2004/吳明儀

 

   30多年的創作之路,吳明儀展現了幾項人格特質:

 

一、飲水思源:

  俗話說「吃水果拜樹頭」,1997年他成立工作室,取名為

「文生窯」,就是為了紀念祖父吳文生,因為祖父與父親的教導,

他明白臺灣本土的陶藝發展,縱使艱辛仍要貢獻一己之力,也是這份

使命感,讓他堅定的走過30個年頭。

 

文生窯-臺灣工藝之家

文生窯-臺灣工藝之家

 

二、重視研究發展:

  他在研究出「銅紅綠窯變釉」後,再轉向研究柴燒陶,這幾年來

研究陶藏茶(茶倉)為主,不侷限在某個範圍,吳明儀勇於試煉

、一再嘗試走出新局,探索無限的可能,讓傳統與現代激盪出更多

花。

「陶藏茶」陶瓷茶倉研究計畫主持/吳明儀

「陶藏茶」陶瓷茶倉研究計畫主持/吳明儀

 

三、推動陶藝教育不遺餘力:

  他是一位不藏私,樂於分享研究成果的人,經常到各機關學校、

間社團傳授技藝,1996年,他更公開分享銅紅藍綠窯變釉的配方,

在別人眼中看來有點傻,但他認為惟有透過分享,才能壯大產業,

在他的研究基礎上,讓業界瞭解創作的不易,進而能肯定價值,並能

互相學習成長。

 

陶茶講座「陶瓷製程與茶陶講座」

陶茶講座「陶瓷製程與茶陶講座」天仁茗茶集團2014/10/13

 

四、態度決定一切:

  吳明儀為了製作茶壺,希望更進一步了解茶的特性,懂的喝茶、

,製作出契合的茶具,以器來引茶香; 2011年,進入亞太創意

術學院創意生活系研修,深入了解茶的種類與泡茶方法; 2015年

繼續攻讀茶陶創意研究所,鑽研陶瓷茶倉。他總是一步一腳印,有

計畫的實踐自己的理念,對每個細節都不馬虎,也因為如此積極的

態度,讓他履履有所突破,奠定了在業界的一席之地。

 

進修習茶2011

進修習茶 2011

 

  臺灣生活水平提高,雅緻閒逸的茶道文化,是吳明儀近年來醉

心研究推廣的重點。茶席從茶葉、茶具、茶點,到情境的佈置、環

境氛圍的營造等,每個環節都是相當專業的領域,更應相輔相成。

其中茶器- 壺,更是不可或缺的要角,其燒成的溫度和材質,深深

響著茶湯的香氣,同時也是視覺的焦點。吳明儀不改熱愛鑽研的

本性,將研究結果訴諸文字,努力追求高品質的品茗文化,同時紀

錄成果,希望能將過往充斥著模仿與套用的茶文化,慢慢導向美學

生活的體驗。看著吳明儀以水、石頭和植物 等大自然元素為意象,

應用於陶瓷材料,製作出兼具實用與美觀的茶器具,山水茶席的一

方天地,在他的巧思下,讓每一注茶湯沁入人心後,彷彿置身於仙

境悠然自得。

 

茶器2012-2015 吳明儀

茶器2012-2015 吳明儀

 

  相對於在傳統中尋求突破、對品味的堅持、對傳承的執著,將

本土柴燒陶帶向藝術殿堂的各路英雄好漢,吳明儀無疑地絕對是箇

中好手。

 


「茶 陶 相對論」吳明儀 茶席展 2017 /畫冊

「茶.陶 相對論」吳明儀 茶席展 2017 /畫冊

 

吳明儀 陶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