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生 (22代陶師1917~1992)

一張含有 文字, 個人, 室外, 舊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吳文生  :李定(李瓊雲提供,1935 )

 

篳路藍縷·屢創新意

 

  吳文生父親吳及深感做陶艱苦,不願兒子走同一條路,外收徒弟紀桶鉗。吳文生知道父親反對還是偷偷自學,在母親鼓勵下親手做好一台腳踢轆轤自學手拉坯,在即將學成之際,父親終於首肯傳授他祖傳製陶與拉坯技法,經過多年磨練後來成為大小陶皆精通的大磁手。離開沙鹿後定居鶯歌吳文生積極努力創業,建築蛇窯、租煤炭窯製作蓋杯、碗、龍罐、櫥腳墊、鹽酸甕、電瓷器…等,從各類民生陶瓷器、耐火類、絕緣陶瓷,都有他創業的足跡,第一次創業和弟弟吳文炳、江富三人一起在大湳一處池塘邊築一座蛇窯經營窯場,三人都沒什麼資金,建廠還要向人借貸,廠房只能因陋就簡,牆壁用竹片編成的,覆上水泥紙袋勉強可以遮風避雨。工廠成立後,經營到剛好把債務還掉時卻遇上大颱風,把工廠吹毀,萬般無奈下只好放棄那窯場。二年後再度創業,分租鶯歌華興陶瓷工廠,生產工業用鹽酸甕,辛苦攢下一筆錢以扁擔挑起兩籃老台幣代價買下中正二路的房子,一家十口生活才穩定下來。

 

 

一張含有 杯子, 室內, 植物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一張含有 瓶, 室內, 櫃台, 排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鹽酸 / 電磁器

 

  前後創業達九次,資金短缺時就到外地當陶師,大硘手陶師薪資與待遇比其他人高,加上勤奮努力節儉下才能繼續,鶯歌樹林一帶都有他創業足跡。時運不濟不善經營卻累積證實了他的實力,因此許多認識吳文生的人都說:「文生愛做頭家,沒有頭家命,做軍師設計都成功」

 

大甲東-

  吳及徒弟紀桶鉗離開金福興後,買下大甲東的外窯,成立「新益興陶器工廠」手拉製作狗母鍋、甕、陶缽、角缽、燉筒、金甕…等民生陶器。轉型時大甲東沒有開模技術,邀請吳文生到新益興開模教導製作花缽模具,方能開始注漿生產花缽盆,因此吳文生在大甲東很有名氣,許多老陶師們都認識他。

 

一張含有 數個, 凌亂, 多樣, 銷售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一張含有 文字, 室內, 靠近, 植物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新益興陶器工廠/鐵砂陶

 

 

一張含有 室外, 石頭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大甲東「新益興陶器工廠」更名為「鐵山陶藝」 紀榮芳提供

 

 

  紀桶鉗孫子紀榮芳說父親研發鐵砂時,測試了許多方法均得不到要領,後來聽從吳文生(叔公)的提點,成功製作出鐵砂陶,才將工廠更名為「鐵山陶藝」。

 

鶯歌-

 

  1943年民生物資缺乏,八塊庄平山窯邱垂港先生母親(阿林仔婆)找吳文生幫忙,吳文生建議生產「狗母鍋」註9並幫忙製作,他從水尾找到水頭尋找適合的大湳土製作,在日本人管制嚴格下通過標準-狗母鍋用火燒到紅紅的,滴冷水不會裂,燒一窯可買十幾甲地,為他賺進大筆財富。

 

一張含有 地面, 陶器, 巧克力, 植物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一張含有 桌, 坐, 碗, 室內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狗母鍋 / 陰陽

 

 

後來辛苦研究出「陰陽碗」釉色配方並且技術轉移,幫助朋友許有德10在鶯歌製作陰陽碗,成功闖出名號。

9: 俗稱「狗母鍋」,是一種烹煮用的陶鍋。10: 許有德(新旺陶瓷-許新旺的弟弟)

 

 

一張含有 草, 桌, 杯子, 木製的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吳文生在鶯歌做的龍罐大又輕薄-1940(高石吉提供)

 

  高石吉(1931年生)年輕時賣過陶瓷,他說:「以前販賣陶瓷很辛苦,北部火車運到高雄岡山後以扁擔挑著挨家挨戶沿街賣,晚上還要拜託站長才能在火車站睡一晚,遇到賣不出去就真的欲哭無淚了。」

 

 

樹林-

  樹林永健電瓷器工廠主要是做手拉坯礙子(絕緣陶瓷器),當時接到一個特殊的訂單,要為頭份一間尼龍工廠特製工業瓷器,需要做一個直徑1米寬、高10公分、5公分厚的大瓷圈永健電瓷器工廠找吳文生幫忙,那時還沒有石膏材料,他想了很久後來想到利用翻砂的手法製作,先做一個木模再入砂,雙腳用力踩踏緊實,踩成一個砂模,再將泥漿灌進去,等很久很久乾了,再小心把將泥圈抬上轆轤機,做表面修整燒製完成。

 

 

成為鶯歌仿古陶瓷先驅人物

  鶯歌的仿古陶瓷從「市拿」陶瓷開始發展起,1972年籌備階段創辦人許自然先生從日本進口手拉坯機和日本瓷土來台灣,他的目標是做出像故宮博物院裡的國寶瓷器,第一次試作是請了自己經營的另一家公司「大東鍋」的土內走陶師吳正宏到故宮博物院參觀研究,回來用土內走手法製作瓷瓶,因為是用土內走手法製作,所以就做出一對40英吋高的放大版瓷瓶,因為沒經驗公司安排瓷瓶與砂輪一起用日美式煤氣窯燒製,升溫太快瓷瓶破成碎片宣告失敗。之後許自然才開始招考拉坯師傅,從鶯歌到苗栗許多「車做」陶師都拉不過一尺標準,消息傳出後更是沒有陶師敢來應試。在找不到陶師的緊急情況下,吳正宏才向許自然建議請識土性善拉坯的父親回來,在大甲東的吳文生受到許自然邀請並現場成功拉製出仿古坯體,原來當時這日本瓷土沒有經過真空練土機練製,塑性差拉坯不易並與本地陶土差異甚大,充分考驗著陶師拉坯掌握土性的功力,至此1972年「市拿」陶瓷宣告成立,吳文生成為鶯歌首位仿古陶瓷手拉坯陶師

在彩繪陶瓷方面特別從香港高薪聘請對於古瓷頗有研究的專家鄭策如前來指導,並且招考一批藝術院校畢業的畫家學習,集各方優秀人才與材料設備製作仿古陶瓷,在此情況下為仿古陶瓷打下良好基礎。由於吳文生拉坯做陶經驗豐富,各式大小器型製作都難不倒,他一人拉坯可以供應全部畫師彩繪,為此「市拿」特別禮遇他,在其工作地方安裝冷氣,成為大家羨慕的目標。

一張含有 文字, 舊, 陶輪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吳文生在「達光」陶藝的工作照

成立「達光」培育彩繪人才

  雖然「市拿」陶瓷十分禮遇吳文生,但是1974年吳文生還是決定和彩繪畫師林正男、林新華、林春香兄妹共同合夥成立「達光」陶藝,吳文生擔任董事長並且負責手拉坯仿古坯體製作,於自家2樓建煤氣窯由三子吳正義負責燒窯,並招收新人培訓彩繪畫師余淑麗、簡秀美、張美雲、林燕如、錢宜琪、錢宜琳等人,生產青花、鬥彩、粉彩仿古陶瓷,由於畫工精細、品質要求嚴格、仿舊逼真因此都當古董賣,鄭策如私下支持也提供畫稿和許多銷售協助,這些仿明、清的仿古陶瓷就賣到台北市中山北路古董店和香港古董店、香港拍賣市場…等。

一張含有 個人, 室內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達光陶藝公司-葉瓊梅/裝置龍耳

 

一張含有 文字, 室內, 個人, 廚房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達光陶藝公司-辦公室/吳文生(1)

 

 

  「達光」陶藝生意扶搖直上,然而一年多後面臨拆夥,林正男、林新華、余淑麗離開「達光」陶藝自行開業,大部份彩繪畫師跟隨到新公司。在缺人的情況下,吳文生的長媳葉瓊梅、次子吳正夫、次女吳淑霞、四子吳正宗夫婦、外孫陳偉民…等人和畫師劉育慈(本名劉美鳳)、張美雲…等人,相繼投入青花彩繪陶瓷行列,五子吳正雄學習手拉坯輔助父親,三子吳正義繼續負責上釉與燒窯。

 

一張含有 室內, 個人, 桌, 餐桌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葉瓊梅/彩繪花瓶

 

 

  長子吳正宏對陶瓷製作熟悉並且善與人溝通則擔任總經理負責國際業務,他發現香港都是跟日本買瓷坯、瓷板彩繪加工,回國後跟父親商議做手拉坯仿古白坯賣香港,他們利用自己識土會做土的專長,父子攜手研製以北投土和金門土配土成功降低成本,調配鴨蛋青釉藥製作手拉坯仿古白坯外銷香港,推出後仿古白坯和仿古陶瓷十分搶手,尤其仿古白坯因為是獨門生意,一出窯都被搶購空。隔年1976年又成立「玖龍」陶藝股份有限公司,開發西洋酒瓶、注漿類仿古瓷器。1979年吳正宏另自行成立「宏業」陶藝股份有限公司,聘請彩繪師傅潘義炎來台灣教導釉上彩繪,並同時管理「達光」、「玖龍」、「宏業」三家公司臺灣、香港、印尼、美國、英國、泰國、日本…國際業務。

 

 

 

 

一張含有 室內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一張含有 室內, 船隻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一張含有 牆, 室內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玖龍」陶藝:馬祖紀念酒瓶 / 西洋酒瓶 / 西洋酒瓶

 

一張含有 文字, 玻璃罐, 橙色, 陶器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一張含有 文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達光陶藝有限公司-目錄

 

 

一張含有 差異, 色彩, 多種, 束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一張含有 差異, 色彩, 彩色, 架子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玖龍陶藝有限公司-目錄 1976年成立

 

 

仿古陶瓷開枝散葉

  從「達光」陶藝成立以後除了自家的「玖龍」、「宏業」,林新華離開「達光」成立了「寶華」公司、林正男在三鶯橋下成立陶瓷廠、余淑麗則經營「林窯」和「華特」、劉育慈創立「映東」工作室、張美雲也成立工作室…等,在越來越多同業競爭下,吳文生首先開始跳脫尺寸限制,以手拉坯製做大型花瓶,最高紀錄首創255公分青花團鳳紋陶瓷花瓶外銷海外,創下不可思議的世界記錄,陶藝家林葆家先生也常來拜訪吳文生做陶瓷交流。

 

 

一張含有 個人, 男人, 擺姿勢, 直立的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一張含有 文字, 個人, 室內, 擺姿勢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這張照片被引用為「鶯歌過去拉坯時還需另一人以腳推動轆轤」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吳正宏說照片主角是父親吳文生出國旅遊拍攝的照片。

 

 

中國時報 1982/08/09 /葉知 圖/郭長寧  吳幸儀 提供

 

 

所罕見的八呎五吋仿明朝陶瓷花瓶

  一個高達八呎五吋(255公分),重60公斤的仿明朝青花團鳳紋的陶瓷花瓶,在吳文生先生匠心獨運的努力下,順利燒拉完成,結至目前為止,在台灣還是支獨秀的行業。就像我國瓷器與景德鎮的不可分一樣,在台灣最大的陶瓷產地鶯歌,我們見到了今年六十六歲的吳老先生。而正如鶯歌在陶瓷界的名氣,吳文生的手拉坯工夫也在當地被口耳相傳著,一位路人說:「吳文生是我們這裡最好的一位老師傅!

 

 

泥土捏了五十年 捏出八呎五吋高

  提起捏陶拉坯吳文生的歲月一下之間向前推了五十年,早在16歲時,自父親那兒學習到這項自福建隨身攜帶的絕活,從此雙方厚的手,就沒有離開過泥土。但是至少四年前,吳文生手中轉出來的陶瓷高度沒有超過四台尺,而八呎五吋的驚人數字又是怎麼開始的呢?當了一輩子手拉坯師傅,六十歲那年,他深深感到,走到哪兒、吃到哪兒,為人作嫁的生涯似乎已到極限,內心嘀咕著:自己不出來發揮怎麼行呢?民國65年就憑十坪不到的工作房和僅一公尺的窯,幹了起來。恰巧景氣不錯,往往台尺高的仿明清瓷器差不多有一萬七、八千的價錢,訂單源源而來,窯一個接一個,規模由一人而八人。生意做大了,同業競爭的壓力,帶來了產品必須突破的強烈需要,吳文生首先向四台尺的陶瓷進軍!然而在泥土本身條件限制下,一尺是手拉坯的極限,因此一旦超過這高度必須分段拉,然後再接合拍打而成。吳先生一邊工作,一邊平和地說:「只要手拉坯技術熟練,沒有甚麼困難。」反而是必須等比例放大陶瓷器,又不失瓷器完美無瑕的形狀,這就不容易了。這種由經驗累積下來的活學問,吳文生全部儲存在腦袋裡,他的孩子說:只要我爸爸瞄過一眼的瓷器,他都能按比例放大仿造,連打草稿都免了」 第一個放大的仿製品成功的出來了,吳文生對這個方向特別偏愛,尺寸越做越大,六尺、八尺、八呎五吋….、他略略陳思後說:「已有七十六台尺以上的大型瓷器從我手中轉出來!

 

 

層層接合共七次 價格一路跳上去

  而一個八尺的瓷瓶平均得花上四十五天,先底部拉;緊接下來就是七次的緊緊接合,但每次增高都需考慮底部,是否硬到可以承受加一層的重量,然過於硬邦邦缺乏黏性卻又無法相接,因此把握適當時機是關鍵所在,而這過程需要二星期。然後推進特別設計高達丈餘的機械化大鐵窯裡,在八百至一千二百度間燒烤一天一夜,再經二天的逐漸冷卻,乳白色的素坯就出爐!他的身價也就一下就跳到五萬元,釉配上精雕細琢的花鳥蟲魚、或佛像、或中國山水的釉下彩,再繞一回,成了道地青花瓷,價碼又可上跳一倍。四年來,類似的大型仿明清的青花瓷在國際市場上一直立於不敗之地,但它也不是那麼高枕無憂的,老藝人的隱憂彷彿是陶瓷業的迴響。

 

 

一張含有 文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1989年剪報。陶藝家余勝村表示他是在市拿彩繪時認識吳文生,感念吳文生教導他拉坯,而將玖龍陶藝公司剪報保存近三十年。

 

 

 

一張含有 文字, 室內, 架子, 傢俱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達光辦公室匾額記載香港大通古玩公司、香港華藝陶磁公司、中華古董錦盒公司、奮起實業有限公司祝賀達光陶藝新廠落成1977年。

 


 

文生窯 簡介

 

作品介紹 】 製陶技術

 

陶瓷介紹 】 【 文生柴窯